2015年3月19日 星期四

3/19

在第一波先鋒進入議場後,他們用椅子把大門擋住,試圖阻止警方的攻堅。
深夜,在青島東路守候的群眾終於爆發,突破警方的防線,一擁而上淹沒了立院前的停車場。
我下班後也趕到現場,這時的人群完全集中在立院停車場的門口,青島東路尚未完全封閉,人們散著在街上走動。
首次看到這個場面,聯想到跨年前的101,也是這般萬頭鑽動。只是現場的氣氛不是節慶的歡愉,而是緊張。

人們紛紛跨越圍牆。我看見兩個高中生,其中一位一到牆邊,就毫不猶豫地開始攀爬。另一位說:「欸,你進去要幹嘛?」。跨在圍牆上的轉頭說:「不進去,那我來這幹嘛?」隨後他們互相幫助,都爬進去了。突然間發現我也已經爬進場內了。場中央的人拿著麥克風不斷宣講,我看到穿高中制服的學生、西裝筆挺的上班族、打扮入時的年輕人。這樣的人群分布,似乎跟以往的社會運動印象有點落差。但是大家專注地聆聽講者,或者透過網路與回報現場狀況。

到現在,我一直記得那兩個高中生的對話。從「進去要幹嘛(為何要反抗)」,到現在我們已經排除思考進去與否,進步到「進去後要幹嘛(該如何反抗)」,這或許是整個三一八最顯而易見的改變了吧?

沒有留言 :

張貼留言